2015年11月13日星期五

霹雳州太平游与读书会(上)





            每个月为所指导的研究生举办一次读书会,是文斌多年以来的坚持。除了希望借此让研究生们有一读书的“氛围”外,也希望借着同学们间的互相讨论(脑力激荡)而有所启发,以及促进同学们与师生们的感情。为了增加读书的乐趣,每年也必会举办一、两回读书会兼“旅游”。

            不论是金马仑高原、出家人修行的道场——槟城法宝山等所进修的读书会,都成了师生们求学过程中的一道景象。

            20131219日至23日,一场读书会又拉队到霹雳州太平进行。我这当跟班,志不在“读书”,而是旅游。

            宁静宜人的太平湖是来太平的必往之地。在青翠的绿草和苍凉的雨树的相映下太平湖畔,多了一卷诗意。大家闲聊时,百多年前海山派的甲必丹郑景贵与义兴派的陈亚炎之间为争夺锡矿而发生的拉律战争似乎就展现在眼前。太平因发现锡矿的开埠史竟成了我们构思在太平湖上表演的一场剧目——“印象太平湖”的剧本内容。甚至于太平动物园里的大象也成了剧目里的重要角色之一。(事缘发现一只走失后被寻回,名为“Larut”的大象脚上沾有锡矿而将该矿区名为“拉律”)。前仆后继而来的华人来此采矿、开埠城镇。一部部的血汗史,何尝不是一曲惊心动魄和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



        
十八丁(Kuala Sepetang)茂密的红树林除了成为海岸线的天然屏障外,也造就了此地炭木业的发展。据知这里有60%以上的木炭是销售到日本,且在日据时期,日本已窥见此宝藏了。一座座如北极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冰屋形状的炭窑内,并排着一根根六尺高的红树。据知每个炭窑可容纳50吨(1500根的红木)。为我们用心解说的炭厂负责人蔡招安先生告诉我们,经验丰富的师父,可透过散发出来的烟的湿度,掌握柴炭的熏烤程度。一般在经过12至14天大火烟熏下,红木里的水分随着升起的蒸汽而挥发,其后还须经过10天用小火烟熏至水分完全挥发。此时须将炭窑的口密封,以让木炭完全冷却,此过程还须约8天的时间,整个过程约计32天。


                      
 
 

 *****************

            
          

来到十八丁渔村(Kuala Sepetang)停靠在两岸的渔船谱成一道渔村的美丽景色,实录着这渔村赖以为生的讨海生活。横跨渔村两岸的桥梁已开始通行,当年横渡两岸,成为居民往来主要交通工具的船只服务也刚在不久前告别岁月,黯然走入历史。听说一次只须两角钱的船资,可惜我们错过了乘船渡河的体验。

步行在十八丁渔村上,迎面的淳朴的渔村气息,除却卫生条件外,这何尝不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天空上盘旋着展翅的目光犀利的老鹰。只见一群盘旋的老鹰在海面上觅食,紧接着其俯冲而下的姿态,为其带来饱满的一天。走访时,不少居民热心地推介观赏其他景观的旅游配套,如乘船出海看寻觅海豚的踪影,还有观赏夜晚点亮树木的萤火虫。这天然的景观,成了十八丁积极推动发展旅游业的特点之一。
           
            村口的摊子,各售卖着则令人垂涎的面食如叻沙(laksa)和炸虾糕、五香等,吸引了不少游人到来尝鲜。

           可叹的是当年于1885年建成,由太平衔接至砵威(Port Weld)的火車軌道,竟从人们的记忆中烟消云散,所遗下的火车站站牌,任你如何“努力”想象,都难以拼凑那段“轰轰”火车行驶的画面,令人不胜唏嘘。






[1] 砵威(Port Weld)乃以曾担任海峡殖民地总督的Sir Frederick Weld9.5.1823 – 20.7.1891)之名命名。砵威现名为十八丁(Kuala Sepetang)。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