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星期二

落日耀西湖,西湖影落日


夕阳渐渐地把天空染成一片红海。




此刻已分不清真正的夕阳是位于空中,抑或湖里了。


落日耀西湖,西湖影落日。

在霹雳金宝西湖的东边有座青葱翠绿的高山,初升的太阳在展现其温暖的笑脸之余,还得越过这重重的高山。

金宝西湖的西边则是新建的住宅区平地,亦是夕阳挥洒与‘告别’天际的方向。这一刻,耀眼的光辉照耀着渐渐昏暗的天空,形成万道霞光;火红的夕阳投影在湖面上,燃起了一片随水波动的光芒。

奥妙与瞬息万变的宇宙,使得云不一定是白,天空亦不一定是蓝的。风儿改变了云朵的形态,太阳亦改变了天空的色彩。

永恒不变的则是那随着地球自转而形成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仿佛敦促着人们随顺自然,随着生命的运行之余,亦得在人生旅途中暂缓脚步,稍作歇息。

注:摄于29/9/09傍晚6点50分至7点12分。

2009年9月23日星期三

乔迁周年记


先前在吉隆坡华联花园所租下的房子。 左边饭厅亦是我教补习的空间。

不觉中搬来霹雳金宝已迈入第1个年头,渐渐习惯和熟悉这里的环境,也认识了不少的街坊邻居。29/8/2009(六)这天,邀了邻居黄本夫妇、莲姐、文荣兄一家和家乐一家到“陈少卿”餐室吃瓦煲鸡饭。聊及为何请客之余,才发觉我们搬来金宝已一年了,所以文斌就说以这个理由,请大家出来吃饭。尔后,我决定写下一年前搬家时的一些片断。

记得28/8/2008(四)这天,文斌和我收拾到凌晨近3点才去会周公。此外,这天凌晨就开始下雨了,心里还真有点担心,毕竟在雨天搬家会有许多不便之处,幸好在搬家前约1小时,天就放晴了。早上8点30分,搬运公司的柯礼思楠(Krisnan)先生带着一老一少的‘员工’,开始把我已断断续续收拾近2个多月(3天捕鱼4天晒网)的大小物品搬上卡车。是的,我们今天将告别已居住近4年的吉隆坡华联花园,搬到另一个州属--霹雳州的金宝。


除了‘无价’之宝--书本外,我们的家当不多,只有几件较大件的家具。平日忙于工作的文斌根本没时间收拾。直至搬家前一晚,他才‘迫不得已’开始收拾我留给他的‘特别’任务--自己收拾‘部分’的书房,然而在搬家这‘紧要’的一天,大伙还是‘被迫’继续忙于收拾书房。这一块块大小厚度不一的‘金砖’上还铺有不少‘金粉’呢!颇具分量的‘金砖’,真令人觉得‘头痛’,大伙或以‘接力’或各别以上下楼梯的方式的搬动,疲累的我还真想一公斤3毛钱把这些‘无价’之宝给卖掉呢!


这次搬家正适逢国际燃油价格高涨之时,我们搬家的运输费也用了RM1100大元。原本只租用一辆大货车,但是由于有几件家具‘装不下’,且还差点要‘牺牲’我这几年来的心血--花草,所以只好再租一辆小货车,把我的‘大小孩子’也一起带上。第一轮的搬运工作近下午2点才完成。

与文斌的朋友华民在华联花园区吃过午饭后,我们把钥匙交还给屋主,然后向一直以来照顾我们的邻居刘先生夫妇道别。尔后,一大一小的货车,载着我们的家当,开往我们将落脚安居的地方。

车子从热闹繁华城市,开往宁静质朴的小镇。告别了高楼大厦林立的都市,迎接我们到来的是满山翠绿的乡野,我们心中都充满的期待与欣喜。

来到金宝已约5点了,第二轮的搬运工作也立即展开,志敏和秀清帮忙找了十来位同学前来帮忙,使得搬家的工作能顺利提早完成。其间金扇与黄本等人也过来问候,非常感谢他们这些日子以来的帮助,无论是在寻找房子、装修房子期间等方面,他们的热心相助令我们搬迁的计划能顺利进行。

尽管当晚觉得非常疲累,但心里却是觉得非常踏实与愉快的,希望未来的日子里,能在金宝小镇平淡而充实的生活。
在此要谢谢友人、邻居,以及在八打灵和金宝拉曼大学念书的同学们的热心帮助。

2009年9月15日星期二

用画笔把豆蔻村‘保存’下来

豆蔻村(Kampung Buah Pala)为槟州最后一个印度村庄,计有33所房子。

9月10日(四)早上,此刻的豆蔻村是宁静的,没有警察驻守村庄、没有发展商持着庭令前来拆除房子、没有村民的誓死抵抗、亦没有政党人士对村民们的较前的‘誓言坦坦’,以及较后的互相推托责任。

在豆蔻村面对拆除命运与事件纷纷扰扰之际,14名画家选择在此宁静的时刻,来到这已有2百年历史的印度村庄。画家们怀着与民同悲的心情,以专注的神情,捕捉村里的一景一物,然后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或以油画或以水彩画等呈现方式,把他们在豆蔻村里所看到的一景一物、所听到的一声一息、甚至内心所感受到的悲伤无奈等情绪,化为一幅幅图像。是的,他们正以另一方式把无法改变拆除命运的豆蔻村给‘保存’下来。

然而,随着村子的拆除,许多事物也只能保存在村民们的记忆里了。

对村民而言,为他们遮风挡雨的房子尽管简朴,却是他们最感亲切熟悉的家园。房子的每个角落,都曾留下他们的成长足迹,以及先辈们所走过的岁月。村里的每一处景物,或许在外人眼里毫不起眼,然而对村民们而言,却是让他们最感踏实与舒适自在的。

在这村子里,祖孙们或街坊邻里间,用着彼此最熟悉不过的母语交谈,在村民每日规律而平淡的生活中,贯彻着一代又一代以来,所承传的文化传统与宗教精神。

然而,豆蔻村于14/9/09(一)正式走入历史。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们,亦只能无奈与感慨地看到家园的消失。

村子不在了,村民们也将各奔西东。从最熟悉的居住环境搬迁到陌生的地方,尽管无奈难过,但希望村民们能坚强地重新出发,亦希望村民们宝贵的母语和文化传统能在各处继续承传下去。

心想:对于年迈的村民而言,“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心愿,难道是一种奢求吗?

注:在11/9/09(五)的《东方日报》读了<14画家齐挥笔‘收藏’豆蔻村景物>一报道,心里非常感动,所以写下此文。

2009年9月10日星期四

生日祝愿


与大姐同天生日的外甥明焕迎接了第8个年头的生日。

点点烛光,愿大姐和明焕生日快乐,色彩缤纷的水果蛋糕,愿大姐和明焕的成长岁月与人生旅途充满美好的色彩。

好吸引人的水果蛋糕,可惜我只能远观,无法近尝。 据知右旁的明贺,看了此水果蛋糕后,也同样期盼着其生日的到来呢!

注:此照片为大姐所传送而来。

2009年9月7日星期一

莲花墨影





不知何时,你们择此安居。偌大的矿湖也因你们的到来而平添了另一番景致与生气。

风儿掠过湖面时,你们亦欢乐地摇曳舞动起来,田田荷叶或轻拍湖面,或相互拍打问候,形成一片扬于湖面的天竺之音。

卓然生姿的荷叶,或悠然地平浮于水面,或挺拔地昂首于湖中。色彩深浅不一的叶片,在湖上染成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荷叶上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照耀下,绽放光芒。尽管游戏于荷叶上的时光短暂,但也不负曾于此“潇洒走一回”了。





孕育在莲蓬里的莲子是如此的清心,尽管莲心是苦,却不失果子之甘甜。玉立于湖上的莲花仙子,展现了其谦柔祥和的倩影。

还有那深植于烂泥中的节节莲藕,手牵手,心连心,像是手足兄弟般,默默地在泥泞中携手共进。尽管“有根却失去土地”,然而择水而居的你们却在湖里展现了无穷的生命力。


我们在湖边与慧沁和绍瑜偶遇。

注:摄于28/8/09(五)傍晚

2009年9月2日星期三

金马士之沈慕羽纪念馆


文斌在纪念馆前拍照留念。



何启良老师和文斌在铜像前合影。林水豪老师正在留言册上留言。









华教三友:陆庭瑜、林连玉与沈慕羽铜像。苏先生带领我们看文献资料。




大家正专注地看沈先生所使用过的物件。


吃着点心之际,访者亦写下对此行的感言。

2009年8月16日(日)


在何启良先生的倡议下,我们一行人继续从柔佛居銮(Kluang)北上永平(Yong Peng),出了永平收费站,再在沿着联邦大道往金马士(Gemas)的方向驶去。



沈慕羽纪念馆中的一室,正播放着沈先生生前的录像。悠悠钢琴声随着指尖的移动而扬起,此时沈慕羽先生已90多岁了,而这双手曾无私地孕育与照亮了我国华教的生命,并引领华社维护历经几许风雨的华教之路,华教之路就如同所奏起的高低长短不一的音符般,有时令人振奋、有时令人沮丧。


沈慕羽先生心中之浩然正气,使其面对挑战时显得刚毅不饶,坦荡的胸怀,使其不畏于争取华社应有之权益。而其所争取维护的却是平实与合理的权益。歌谣《我的家》、《太湖船》 等传达了对国土的热爱,期盼着一和谐温馨的社会,《满江红》则表达了维护华教的满腔热忱与不屈的精神,体现了他那砥砺冰霜的节操。随着所播放的录像琴声,其令人敬仰的身影展现在我的串串回忆中,有无限的感怀,更有股淡淡的哀伤。


简朴的纪念馆散发着一股温馨与优雅的气息。纪念馆里收藏着许多有关沈先生生平、墨宝的资料书籍,以及纪念物品等,记载着其所走过的岁月,亦记述了我国华文教育的斑斑血泪与历史事迹。对于纪念馆的负责人黄亚花女士与苏先生默默无私的耕耘,实令人敬佩与感动。馆里处处可见他们的用心与投入。



桌上款待我们的“华教”包,象征着华教之路,还待大家的共同维护与努力。留言册上的字语,有对沈先生的缅怀感念亦有对创设馆藏的肯定与敬仰。


离开金马士,我们个别踏上遥远的路途,然而这却远远比不上先辈们为华文教育而经历的曲折艰辛路程。希望沈先生的浩然之气永存于天地间,继续照亮华教之路。



注:沈慕羽先生于2009年2月5日离世。



沈慕羽纪念馆、林连玉资料馆、陆庭谕文物馆和明心见性图书馆。

地址:19, 21, 47, Golden Hill Garden, Gemas Baru, 73400 Gemas, Johor,Malaysia.
电话:07-9481422 (黄亚花)
E-mail:
sohkh52@yahoo.com / lokety30@yahoo.com.my

同行者:林水豪老师与师母、顾长永老师(台湾)、何启良老师、张晓威老师、廖冰凌老师、学生马凌香和孙小惠、文斌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