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星期五

相聚于台北的“春天”:记与戴琏璋等老师之聚首




台北的天气为摄氏15-17°

2012年1月29日(星期日),从台湾新竹往台北的一些路段上绽放着美丽的樱花,台北的春天对来自热带国家的我而言还是偏冷的,然而与师友们于“春天”的相聚却是温暖而欢愉的。

我于1月27日来到台湾,来台后的第3天,我随文斌到台北与戴琏璋老师、师母相聚。共同欢聚者还有曾授业于戴老师的庄耀郎老师和刘景贤老师。在戴师母的细心安排下,我们在台北靠近师大校园的一家名为“春天”的素食馆聚首。

文斌告诉我,每回到台湾研修,他一定会联系戴老师,即是无法会面,也会通过电话联系。戴琏璋老师为文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念硕士学位的老师,如今转眼已15年。文斌说他上戴老师的课,听戴老师讲儒学而深受感动。戴老师那传统为师者的风范更令他敬仰。文斌说他很庆幸在成长和学习的道路上能遇到良师益友,而戴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2002年,文斌到台湾中研院文哲所,适逢戴老师70岁荣休。那也是我第一次目睹戴老师的风采。回首10年前,尽管初次见面,但戴老师予我一种严肃中怀有宽怀之心,炯炯有神的双眸中流露出一股刚毅的精神的长者,带着亲切笑容的戴老师不时流露出其关怀后辈之心。2012年再次聚首,已年届80的戴老师予我多了一份温馨感。

言谈中,曾担任台湾中研院文哲所主任的戴老师分享其当行政工作的看法:表示担任行政工作必须耐“烦”(繁文缛节)和耐“凡”(凡人都有问题)。在师母的关切下,几位老师谈起了家庭生活的种种。身为后辈的我俩,静静地聆听这些话语。

对于台北的天气,面对适应问题的我,戴老师和师母亦在在表达关怀之心,要我注意保暖,师母还告诉我到哪可卖到保暖的衣物。几位老师还说此趟到台湾一定要好好地走一走。

这一回,戴老师与师母送我们搭上往古亭站的公车。



2012年4月14日(星期六),台北的天气已暖和多了,路上还看到已近花季末的杜鹃花和木棉花。记得129日那天聚首是为我洗尘,而今天再次聚首则是为将在月底回国的我们践行。这回,我们依然相聚于“春天”。

戴老师和师母从台北木栅乘搭公共巴士,庄老师和刘老师骑着自行车,而文斌和我从台北转运站,搭捷运到古亭站下车后步行到来。不论是为我们洗尘或践行,对文斌和我而言,能与老师们相聚话当年,其意义来得更大,这亦是件令人感念之事。文人见面,以书相赠,戴老师送了《王淮作品集》全4册。庄老师送了其著作《王弼玄学》和几幅翰墨,刘老师以其著作相送。

言谈中,戴老师话起当年--1949年随国民党到台湾的,他曾在军部当兵,曾在火车上负责添碳、开车的工作,后来才负责文书工作。还告诉我们,他常梦见自己教书时找不到课室而惊醒的事。

从戴老师的言谈中,也让我们对老师承传文化、培育下一代的精神竖然起敬,不论身教或言教,戴老师的风范都是我们这些后辈应好好学习的。戴老师年已80,但仍为了培育下一代而参与编写中学教材的工作,他甚至以“拼了老命”来形容自己不计回报地进行这项工作。对儒学深有见地的戴老师认为不应甚至把孔子摆放得太高,让人觉得孔子高不可及,首要是突显孔子的思想——“诲不厌,学不倦”的精神。

尔后,戴老师在文斌的纪念册上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勉励文斌。我想:戴老师一生所作的,亦是以此话为其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吧。

享用着美味的素食自由餐之余,看见大家用餐时言笑其间,是如此的温馨与亲切。看见大家临别相送又是如此依依和不舍,这又再次让我看到戴老师和师母在学生们心中的那崇高和令人感恩的身影。

这一切,又让我觉得春天是多么的美好与温暖呀!







注:此稿写于2012年,文斌当时于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研修假期。

1 条评论:

大學、客庄與老街 说...

感謝怡山舍主幾日款待,金寶這幾日感動頗多,想來主人亦復如此。烈師致謝。